上海成人教育协会
021-25653479      shcjxh01@163.com
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
会员风采

抗“疫”不停学 “宅”学不止步——杨浦抗“疫”期间社区教育掠影
作者:   发布日期:2020-03-11   查看次数:5371 次

 

鼠年伊始,新冠疫情汹涌而来,在此特殊时期,如何保障市民们的学习“不打烊”,落实“停课不停学”,是摆在杨浦社区教育人面前的首要课题。一场与疫情的特殊战斗正在杨浦社区教育的战场上悄悄展开……

亲子教育 “宅”出小达人 

为了让孩子们“宅”出健康、“宅”出快乐、“宅”出成长,各个社区学校都开动脑筋,使出了浑身解数。

殷行街道社区学校组织“逆行者”的孩子们开展“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主题征文活动,让孩子们在练习写作之余,用自己的笔触来表达对父母的情感与支持,学习父母舍小家为大家的可贵品质。

长海路街道社区学校组织开展“宅”家小达人系列活动,通过“宅”家小厨师、“宅”家小画手、“宅”家小工匠、“宅”家小能手的评比,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让孩子们宅在家里也能开展综合素质的培养。

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学校则通过街道公众号“长白民生在线”关注长期共处下的亲子关系问题,发布了“整天与孩子在一起,如何‘相见不相厌’”等育儿心经,为特殊时期下年轻父母们的亲子教育提供指导。 

新江湾城街道积极开展网络亲子课堂,组织老师们积极报名、设计课程,通过各类趣味课程,丰富社区亲子家庭闲暇生活,开启的社区网络“共享课堂”,为宅在家里的孩子们送去公益教学服务。

大桥街道社区学校引导孩子们在家开展“传承好家风 get小技能”的活动,鼓励孩子们动手实践,从简单的家务做起,再到学做饭菜,疫情的“宅”家时间成为了孩子们动手实践、学习劳动的意外契机。

 

 平凉路街道社区第一睦邻中心坚持为辖区内“宅”家的孩子们开展线上互动游戏和各项娱乐活动,并与社区育儿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模式和宅家育儿指导方法。精心推出诸如手工课、绘本课、亲子小游戏、幼儿手指童谣等丰富的线上课程,通过游戏、运动、做家务、趣味学习等各类活动,让孩子与父母一起动起来,用健康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们度过这个不一样的假期。 

  

团队教育 “宅”家网上行

为了保证各街道学习团队的正常运转,社区学校积极应对、转变思路、调整方法,将学习团队由线下转移至线上,变面授学习为网上学习,集中学习为居家学习。截至发稿,全区共开设老年慕课平台48个学习班级,报名人数达到1395,为疫情期间的社区教育提供灵活的技术保障与充分的资源保证。为此,各社区学校第一时间拟定发出了宅家在线学习的倡议书,引导学员们开展自主、自助学习,选择推送学习强国、上海学习网、杨浦终身学习网上的优质课程资源,利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开展内容丰富的线上学习活动。

江浦路街道社区学校充分利用杨浦教育网所整合的上海老年教育慕课、上海社区教育微课、上海终身学习云视课堂、市民网上学习体验项目等多平台资源。通过电脑端和移动端,“钢笔淡彩绘上海”、“走进红房子 人在故事中”、“《论语》的智慧”、“中西式面点制作”等优秀课程纷纷进入千家万户,吸引了大量学员的点赞与学习。

五角场街道社区学校、延吉新村街道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组织绘画班的学员们在家创作画作,并通过在线形式开设画展,宣传抗击疫情的事迹与常识,引导学员们将自己终身学习与抗击疫情融合了起来。

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学校的太极拳团队、扁鼓队则纷纷开启居家锻炼模式,并录制教学视频发布在网上供学员们在家学习。扁鼓队还线上参加了“东方杯”宅家抗疫诗歌交流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控江路街道社区学校与抚顺路睦邻点携手上海乐宜社工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策划了一场 “线上接龙”微信活动。围绕“美食、美声、美工、健体”四个主题,在群内分享自己美好生活的点滴,相互学习DIY作品的制作。

四平路街道社区学校则精心设计了“宅家学习,快乐多多”的主题活动,动员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各居民学习点的学员们,拍摄在家学习的照片、视频、撰写心得体会,以数字化的方式参与有奖征集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宅有所学,宅有所乐。 

 

校企合作 “宅”出新天地

各高校与企业也积极投身疫情期间的社区教育,在杨浦区学习办的联络、合作下,积极拓宽教学途径,采用线上网络平台为载体,通过杨浦终身教育网站,建立链接至上海学习网的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开放大学的课程资源等线上资源,与区内各大高校、企业联合上传微课视频,积极转发、宣传特殊时期家庭教育的指导建议。

如上海体育学院太极学堂是受到居民追捧的体验基地。基地鉴于当前因为疫情的缘故,很多人都宅在家中,但是久居家中缺乏运动和锻炼也对健康不利。决定将区学习办和体院太极学堂共同开发的课程传送到杨浦终身学习网,把线下体验教学转变成线上教学,教大家在家练习太极八式和八段锦。太极八式和八段锦健身效果显著,易行安全,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有增进体质健康,强化脏腑功能,提升心理健康等健身效果,且不受场地、时间、环境的限制,随时随地可自行练习,帮助居民足不出户锻炼身体,以达到增强居民免疫力的时效。

上海体育学院还依托心理学专业与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共同策划了《照进女性内心的15面镜子》心理在线课程,对于疫情期间女性心理健康予以关注和辅导,由心理学院贺岭峰教授从第一节课《建立科学系统的心理认知》开始,为市民们带来一节节“短频快”的实用课程,受到学员们的广泛好评。 

上海财经大学则利用“云”授课的形式,开设“战疫云团课”栏目,在与全国各地的财大学子“云”上对话的同时,择取部分适宜的课程通过二维码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开放收听观看。财大老师们运用自己的阅历和专业知识,从不同视角为市民们提供“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专业观察和解读。 

 

 人文行走 “宅”家沪上游 

 人文行走,这一享誉全市的品牌项目,在疫情期间仍旧以特别的形式惠及着杨浦市民,让大家体验了一把别开生面的“云”行走。

杨浦区学习办作为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工作秘书处,积极配合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工作办公室,对新开发的“宅家人文行走”系列板块予以大力宣传,通过现代化VR技术,将人文行走的舞台从室外转向室内,让杨浦市民在家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足不出户,行遍沪上各个学习点,享受线上人文知识学习服务。面世不久,活动链接已在杨浦市民的朋友圈广泛转发,市民们都迫不及待地“出去看看”。 

杨浦区学习办还组织了面向祖孙三代人的“阿拉讲杨浦”网上人文行走系列活动,引导市民在家讲述杨浦故事,累计收到来自12个街道的42段音视频。作为“银发讲述人”“改革追忆者”“小小宣讲员”分别从祖父孙三代角度回望百年杨浦,诉说着杨浦新故事。

      

疫情,既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也是一次发展的契机,杨浦社区教育在特殊时期克服了时艰,实现了社区教育的“停课不停学”;杨浦社区教育在特殊时期抓住了机遇,找到了社区教育的“宅”学增长点,拓宽了终身学习的路径,丰富了终身学习的手段。相信疫情过后的春暖花开时,定将是杨浦社区教育的姹紫嫣红日!



Copyright © 2016-2018 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 保留所有权利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469号     沪ICP备16042872号-1